關於崧月 優勢與服務 產品與方案 產業訊息 客戶群 討論區 產業相關聯結 pinpoint
 
 
 
 

金石堂事件原由、處理之道

以及台灣出版產業面對的課題

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聯經、時報、遠流、皇冠、尖端、台視文化、三采、大塊文化、天下文化、天下雜誌、九歌、大雁、共和國集團、晨星集團、高寶集團
執筆人:郝明義 2007年8月22日 

 前言 2007年7月底經銷商凌域傳出倒閉事件之後,由於凌域指出受金石堂不按合約付款所拖累,是導致其週轉不靈的原因,因而引爆出版業界對金石堂展開一波波「攤牌」行動,先有代表近五百家出版社的十六家經銷商暫停供貨,發出通牒要求金石堂必須從八月二十日起開立的支票就符合合約規定;再有代表天下遠見、天下雜誌及大塊文化的大和經銷商暫停供貨,要求釐清雙方對存貨庫存的差異。各種話題不斷,有如野火而起。這段時間,媒體報導眾多。各方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一方面火勢越來越大,難以停息,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當事幾方聚焦討論問題,因而八月六日有一些出版社共同聚會,討論金石堂的問題,會中交換彼此面對金石堂的困擾及問題所在,並定於八月十日擴大邀請同業繼續討論。該日,與會的十五家出版社決議組成「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具名對金石堂發出信函,主要表達以下希望:

 一,對於產業上下游的交易往來,我們尊重市場供需力量的現實規則,但也相信尊重承諾、遵守合約是一切交易之本。
二,金石堂所希望推廣的「銷結制」,應照其原先承諾的不同於「月結制」的配套措施一併施行。不遵守原先承諾的條件而行「銷結制」,是造成諸多混亂的根由。
三,「月結制」為台灣出版生態的重要成因,應尊重其存在的需要。但出版業者不論採「月結制」或「銷結制」與金石堂簽約,其實際來往應回歸合約,雙方權利義務以合約中所定為準。視合約如無物,隨時自行改變應付帳款之金額與帳期,違背任何行業的交易原則。因此,我們認為解決紛爭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之計,就是回歸合約行事。

聯盟推派王榮文、林載爵、莫昭平、郝明義四人為代表,與金石堂展開談判。由於談判過程中發現金石堂對一些情況的說明,與聯盟成員開會時之談論有出入,聯盟代表基於一, 了解金石堂所言是否事實,二, 了解金石堂在談判中所提方案是否足以符合上游業者的需求,三, 了解其籌措金額之額度是否足以弭平延長票期的差距,四, 也為了金石堂日後改善行事的根據, 乃於8月17日至19日,針對聯盟十五家成員,以及十六家經銷商,做了書面具名調查。

本報告一方面基於聯盟成員及其他許多出版業者長期對金石堂之共同印象,一方面基於此次調查結果,而做成。另,基於對全體出版同業說明的立場,因此在此公布這份方案、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我們的觀察分析與建議。 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可以有以下作用:
一, 說明這次金石堂事件之起因
二, 對金石堂提出直接而有意義的建議
三, 為台灣出版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提出一些探討的議題,進而能開啟大家的討論,以及對未來之發展產生一些共識。 如此,則這次事件將深具意義。

Part 1 一桶汽油+一根火柴+一個放大鏡 
這次危機是怎麼爆發的
一、 一桶汽油  金石堂的長期問題癥結

1. 由於金石堂早期的成功發展,出版業及經銷商競相爭取,使金石堂站上一個談  判及索取有利交易條件的強勢位置。弱肉強食,本來是商業世界的本質,但是金石堂在這個強勢位置上逐漸走得過頭。所謂過頭者,有三:
1). 利用(尤其小型)出版社或經銷商易於被各個擊破的弱點,壓迫性降低交易條件之後,再以此為「範例」要求其他業者跟從。不從者易於遭受種種扞格之苦。
2). 刻意移植成衣業零售通路的交易模式,希望以「銷結制」來取代「月結制」。推動過程中,先以「銷結制」的交易條件優於「月結制」為號召,但逐漸變質為行「銷結制」之實,卻採等同於「月結制」,甚至有些情況劣於「月結制」的交易條件。
3). 對於以上,由於出版業與通路業者之敢怒不敢言,而金石堂也總能達成其要求之後,逐漸將其壓迫性姿態由簽訂合約之前的談判,延伸到簽訂合約之後的執行──習於片面解釋合約內容,行事逐步違約而不顧。自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越來越逸出合約行事,終致聯盟成員給他們信中所謂「視合約如無物」的地步。
2. 基於以上,近年來,出版業者與經銷商日益有一種印象,認為金石堂「過份重視怎麼從上游出版社與經銷商身上賺取利得,結果卻疏忽了經營書店的本質」。金石堂重視交易條件對自己有利的出版社和書,大過於就書論書應有的重視,對採購、陳列、退貨的政策都造成偏差影響,自微細而擴大,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一。金石堂為了調整收支,為求節省成本,採取越來越多便宜行事的手段,造成許多人才流失,店員培訓有待提升的現象,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二。如果說近年來金石堂業績有下滑與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上游業者普遍認為與這些因素有關。
3. 業績一旦有下滑,金石堂為了改善收支現金(或者加上其他原因),更加重視管控支付給上游業者的貨款,於是採取種種手段──其中有合乎合約的(譬如以大量退書來調節應付帳款),但也有不顧其是否違約的。這些作法可能是短期有用的「急藥」,但是在長期卻有後遺症。 後遺症有三:
1). 金石堂在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在種種技術面上增設違背合約內容的重重障礙之後,造成上游各家業者要虛耗大量時間與人力和金石堂交涉枝枝節節的障礙細節,疲於奔命,視每個月一次領票為畏途。即使許多人也逐漸只能接受,繼續來往,但也只能越來越保守地來往,各種活動,也寧少不多。上游業者如此面對一個書店,不是經營上的好事。
2). 這麼多繁雜而不符合約的障礙設計,對金石堂本身也另有傷害──習慣於使用這些障礙設計來思考問題之後,反而一直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造成惡性循環。
3). 即使是合乎合約的大量退書,一旦不是就書論書的退,而是用來調節應付帳款的工具時,就如同進書不是就書論書的進,而是談判交易條件的工具,會進一步加劇金石堂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
4. 為什麼多年來上游業者會一致坐視金石堂由強勢的談判者一路演變為不遵守約定的違約者?台灣沒有有實力的出版同業組織可以跟金石堂談判,只能由各出版社與經銷商各自面對。而這個過程中,小出版社,以及代表小出版社的經銷商,和一些與金石堂直接來往,較具規模的出版社相比,遭遇有不同,面對問題的立場也有不同。小出版社及經銷商,對金石堂違約行事之承受力比較差,同時也容易比較早屈服(因而累積的不滿也就更大)。有規模的出版社則一方面在財務上的承受力比較強,另一方面大多只求明哲保身,在亂局中只求盡量爭取金石堂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沒有人願意面對問題,也沒有人想自找麻煩。另外有些時候,即使有些上游同業想要聚集討論如何面對金石堂的問題,金石堂總是會及早得知訊息,個別「召見談話」,造成噤聲效果。金石堂消除了別人對他「嗆聲」的可能,但也造成了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對金石堂提出坦白建言的氛圍。長期下來,金石堂不覺其非,並不足為奇。
5. 種種無從正面對金石堂提出的種種建議與批評,以及長期而來的「敢怒不敢言」情緒,一律轉入地下流傳。金石堂為何不按合約行事的積怨與猜測,製造了各方對其財務能力的懷疑與耳語,也更加重坊間談論金石堂的負面印象。金石堂就是這樣給自己累積也製造了越來越多的一桶汽油。問題的引爆,只等一根火柴。

二、 凌域事件,是一根火柴。

凌域的週轉不靈、倒閉事件,自己本身有其長期累積的經營上的問題,以及由其往來出版社傳出來之種種其他問題,金石堂對凌域倒閉事件有其影響,但不應是唯一因素。 但凌域在倒閉事件之後,很技巧地把金石堂違約行事的焦點突顯出來,一舉引爆各方長期對金石堂的不滿與耳語,把本來應該追究或探討凌域這個經銷商的經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倒閉,各界應該如何幫助其旗下出版社善後的種種議題,移轉到如何抵制金石堂,以及「銷結制」與「月結制」之爭的話題上了。 偏偏金石堂在凌域事件後,給出版界的公開信中,主要的聲明是鼓勵出版社與金石堂直接來往,形同主張出版社繞開經銷商的存在,對經銷商有火上加油的作用,於是,經銷商爆發生死存亡的危機意識,一致團結起來,提出他們的要求,並紛紛採取自保的動作。 媒體開始報導之後,出現一個放大鏡的作用。各方媒體的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越燒越大,難以停息。 對於這次事件,金石堂屢屢猜測背後另有主導者。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有這麼大的能力能主導什麼。只是第一根火柴點燃了汽油之後,汽油本身就成了不斷引爆的新火種。

 Part 2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

──與金石堂的談判過程,以及對其之建議
<金石堂對聯盟提出的方案>聯盟與金石堂第一次正式會談為八月十三日。
聯盟代表向金石堂表示,此次前來談判,有一個立場:絕不是光為聯盟成員而談,金石堂的回應,必須考慮到包括所有出版同業,當然包括十六家經銷商在內。該次會議最大的進展是,金石堂終於承認其支付上游業者的支票票期,平均較合約所定延長了四十天到五十天的時間,對於其他事項,則一律聲稱均依合約行事。

金石堂表示為了解決問題,提出以下方案:
一, 金石堂將另行籌措一筆資金,用來消弭未依合約開立票期的時間差距。自2007年12 月份起的帳款(即2008年1 月底起領的支票),一律恢復正常開立;2007年12月之前的各月帳款票期,則分月平均縮短延後票期,直至正常。
二, 金石堂尊重出版社與經銷商自行選擇「月結制」或「銷結制」的交易模式。
三, 金石堂同意以上方案適用於所有出版同業。

<聯盟對金石堂方案所做的調查及回應>聯盟代表為了確實了解金石堂所言是否事實,所提方案是否足以符合上游業者的需求,其籌措金額之額度是否足以弭平延長票期的差距,同時也為了金石堂日後改善行事的根據,因此於8月17日至19日,針對聯盟十五家成員,以及十六家經銷商,做了書面具名調查。
其結果擇要如下:
一,金石堂違約延長票期的時間長度,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以兩個月左右為最常見。倒沒有外面傳說的延長八個月以上的情況。
二,除了票期違約延後之外,開票日違約延後之情況,以平均約2至3週為最多見。
三,月結制之下,金石堂片面增加保留款之情況,出版社與經銷商都有發生。嚴重程度不一。
四, 月結制之下,金石堂每月片面決定結算金額的狀況,多發生在經銷商的部份。
五, 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未依約行事,或雙方對存貨認知差異過大,也是很多上游業者認為紛爭所在。(有人可以拿到進銷存三種項目俱全的明細,有人拿到其中一或兩種項目的明細,也有人完全拿不到任何明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聯盟成員在8月17日開會加以討論,以八票對五票做成決議回應如下:
一, 同意金石堂以其籌措的資金,按其所提時間弭平違約延後票期的部份。
二, 其他部份,明列「開票日」、「結帳金額」、「保留款」、「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四條均須「即時回歸合約行事」。
三, 歡迎金石堂尊重出版社與經銷商自行選擇「月結制」或「銷結制」的交易模式。
四, 以上方案應適用於所有願意接受之出版同業。
五, 聯盟並不為金石堂背書。尤其十六家經銷商對金石堂票期恢復正常之要求,與金石堂的方案相差甚大。基於建議金石堂救火不能將火災分為多處,所以希望金石堂需要謹慎看待各方的要求。

 聯盟以上回應,先行知會十六家經銷商,並訂於8月22日早上正式回覆金石堂。8月21日下午聯盟成員再度開會,授權由發言人郝明義決定如何發佈本報告,及相關新聞內容。十六家經銷商則於8月21日早上開會討論如何因應,並於當天下午將他們新調整後的要求傳真給金石堂。

<8月22日之發展> 8月21日傍晚,聯盟各代表接到十六家經銷商的傳真,得知周傳芳總經理已經書面簽認十六家經銷商之要求。其中意義最具重大者有二:一,金石堂同意給十六家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正常時間為2007年11月起的帳款(即2007年12 月底起領的支票),較諸給予聯盟的方案,時間提早一個月。二,未來各經銷商更新合約時,一律自「銷結制」轉為「月結制」。

 八月二十二日早上,聯盟四位代表會見金石堂周正剛董事長與周傳芳總經理。會上,四位代表轉達的重點如下:
一, 轉達8月17日會議的決議。
二, 由於得知金石堂已經同意十六家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正常時間較諸給聯盟之提案提早一個月,所以不論是為了顯示金石堂解決問題的誠意,抑或救火不能將火災分為多處,解決問題的方案應該一體適用才不致再造紛爭,希望金石堂能考慮,是否比照給予十六家經銷商的條件,也將票期恢復正常時間提前一個月。

金石堂兩位周先生表示有其為難之處。聯盟四位代表再度請他們考慮,為表示誠意也為建立大家對他們的信心,是否值得如此分開來差別處理。
兩位周先生再度表示他們已經考慮過,堅持原意。
聯盟四位代表善盡提醒義務後,因並未經聯盟全體成員授權是否堅持金石堂應改為與十六家經銷商一致的條件,所以結束會談。

同日下午,聯盟由林載爵與郝明義兩位代表舉行記者會說明過程,先以新聞稿摘要說明報告內容。金石堂周正剛董事長並親自到場確認其提案。

該日記者會現場,聯盟由於只有兩位代表到場,將因為金石堂提供不同於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條件,而需要回頭再向全體成員報告、討論。

十六家經銷商的代表,表示因為金石堂已經完全同意他們的條件,所以將恢復供貨。
代表二十家出版社的大和,則與金石堂就金石堂的存貨金額之認知,產生最大爭議。大和由於自行盤點估計在金石堂的存貨有八百多萬元,而金石堂主張實際存貨有二千萬元。
雙方差異達一千萬元以上,所以就如何澄清這個差異而爭執不下。大和希望金石堂主張如果金石堂說法屬實,確實有二千萬元存貨,就全數退清,雙方釐清多退少補之歸屬,再行重新往來。如果確實是大和應該償還金石堂金額,則其代理之天下雜誌、天下遠見、大塊等出版社,可共同保證大和之履行。金石堂則主張其大和存貨雖然有二千萬元,但至多退貨一千萬元,其餘一千萬元不退貨,寧以支付七月及八月帳款,結清差額。
由於「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這一條,本來就是聯盟日後追蹤考核金石堂是否遵守承諾的要點之一,因而大和與金石堂的存貨金額之爭,勢必將列為聯盟下次會議之追蹤考核議題。也因為如此,目前已可確定大和所代理的天下雜誌、天下遠見、大塊文化、早安財經、心靈工坊等二十家出版社的書籍,一時不會重新出現在金石堂書店,並可能全面撤架。

<對金石堂解決之道的究極建議>先前聯盟即已經決議將定期也緊急視情況而追蹤金石堂是否遵守此次承諾,並據此採取一致行動。因此對於金石堂解決問題之道,聯盟的究極建議是:
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

「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意思是說:金石堂提出的方案,最好同時解決「聯盟」、「十六家經銷商」及大和等多方的主張,否則,即使其中一個單方面同意,而其他方不同意,火災還是會經由放大鏡而繼續燃燒。

「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意思是說,希望金石堂了解,他們所提出的方案,應該是最低限而不是最上限的改善行動。

事實上,金石堂的當務之急有三:
一,改善財務調度
二,改善大家對金石堂的信心(與印象)
三,改善經營體質 三者改善必須同時並進,缺一不可。目前金石堂籌措資金來消弭違約延票的問題,可以看作是其「改善財務調度」的措施。然而,在當務之急的三件事情中,這解決的只是第一件而已。
然而,就長期而言,金石堂想從根本上解決財務調度的問題,事實上一定關聯到是否可以「改善大家對金石堂的信心(與印象)」,並「改善經營體質」。否則,不免頭痛醫頭,難以根除火災的災苗。

<聯盟對各界的說明與呼籲> 聯盟能言的部份已言,我們不便越俎代庖,對金石堂再提出什麼建議,但希望借此機會向各界說明幾點我們的希望:
一,我們以聯盟的名義公開發表這份文件,是希望金石堂了解這是一個業者普遍的心聲。今天的金石堂處在一個必須大破大立的改革階段,同業都在期待金石堂以真正的誠意與決心來宣示他們如何改革。金石堂曾經首先以連鎖店的模式為台灣出版界開創新局,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金石堂能在改革之後,與我們共生共榮,再展新頁。
二,這段時間已經有出版社與經銷商因為與金石堂發生紛擾,而停止對金石堂供貨。接下來紛爭沒有完全澄清的期間,可能仍有出版社或經銷商持續停止供貨,並採取更進一步的做法。像大和經銷商,及其代理之二十家出版社,即為一例。這些過程想必對許多作者及讀者產生相當困擾。我們希望作者與讀者在了解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能予以諒解。並給予出版業上下游共同思考如何解決長久問題之計。
三, 我們希望不論上游的出版業者、中游的經銷業者、下游的零售通路業者,能經由這次事件之後,痛定思痛,彼此共同充分面對現實,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出版業目前面對的長期以及短期各種問題。我們應該已經清楚地體會到:只有大家共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不面對問題,不共同面對問題,問題就永遠沒法解決,也無從獲得週全的解決之道。

Part 3未來台灣出版產業上、中、下游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從金石堂事件開始而應有的探討

金石堂這次事件所呈現的,固然有其個別的特殊起因與背景,但是也可以從中看出目前台灣出版同業面臨的一些共同困境及挑戰。

歷經解嚴之後,整個1990年代的黃金階段的蓬勃發展後,台灣出版產業自六、七年前呈現日益萎縮的走勢,以及萎縮中市場秩序日益混亂的局面。
擴張中的產業,大家共同創造更大的大餅,上中下游之間,相互協力之處多。但是萎縮中的產業,是一個縮小(或至少停滯不前)的餅,上中下游之間,相互爭食這塊大餅的摩擦與矛盾,則屬必然。我們如何看待彼此所置身的這塊餅,如何把餅共同向外拓展,是我們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傳統上游業者與書店之間的月結制來往方式,由於台灣新書出版量持續高踞不下,書店的消化不良,難以應付,因而急於引入新的交易模式,諸如「銷結制」以及更徹底的「寄售制」。從金石堂的例子可以看到,一旦上中下游的溝通不夠充分,沒有交易的配套措施,沒有對產業生態的整體思考、辯論,大家沒有相當的共識,最後反而一不小心就不但無所前進,反而退回原地。(8月21日金石堂同意所有經銷商同採「月結制」交易模式。)如何形成產業公開的討論、辯論,而為台灣的出版產業找出一種合適的交易模式出路,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二個挑戰。

在激烈的生存壓力下,在美其名曰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體制下,台灣出版產業上中下游近年來都在展開折扣戰。網路書店的通路新興之後,好處是台灣多了新的通路,不利之處,則是加深各大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之競爭,讓折扣戰進一步火熱化。這一方面令夾處其中的出版業者與經銷商動輒得咎,另一方面出版業者與經銷業者為求自覓出路,開發書店之外的各種直銷通路(包括自己經營的網站),以折扣行之,則又進一步激發與書店通路之摩擦,並且也混亂了市場秩序。產業上中下游如何經過討論,而從折扣混亂了的市場中新建一種秩序,則又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三個挑戰。

目前書市所顯示的巨量退書,固然是嚴重的問題,需要探討如何面對解決,但同樣重要的,或甚至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造成這種結果之原因。從上游的出版業者,到中游的經銷業者,到下游的書店,各方如何從頭檢討自己的經營觀念與模式,擺脫過去將近二十年榮景階段的習慣性思維,從頭建立新的工作觀念與方法,是我們要面對的第四個挑戰。

這四樣挑戰,沒有一樣是好解決的。也沒有一樣是好談的。目前我們沒有任何答案。有的答案只是一個,只有大家共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不面對問題,不共同面對問題,問題就永遠沒法解決,也無從獲得週全的解決之道。

由通路秩序,可以想到交通秩序之例。
交通秩序要得以維持,必須大小型交通工具皆有其自尊自重自律之道。否則,大型交通工具仗其體積之龐然而橫衝直撞,固然會造成巨災,小型交通工具一味貪圖便利,依恃其機靈而任意穿梭,同樣會混亂秩序,造成連環車禍,難以收拾。
越是在一個混亂的時刻,越需要每一個人的自持──不論其上中下游,不論其規模之大小。對於我們要展開的討論與辯論,對於我們要面對的諸多挑戰,這是云乎「秩序」時所必須不能忘記的。

 
 
 
 
崧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73號5樓 電話:(02)2396-8886 傳真:(02)2396-5156
Copyright 2005 by Songmoon Technology Co., Ltd